首页 > 心理中心 > 心理学堂 > 心灵美文
 
“完全被理解”往往是一种幻想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经常有来访者跟我抱怨,如何的不被父母理解,如何的感到愤怒、失望,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很多次,却很难过得去。


有多纠结这个问题,它就有多重要。



01.好希望能被他们理解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渴望:最亲近的人可以充分的理解自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解呢?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些词太抽象。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当这种“理解”发生的时候,被理解者会有什么样的具体体验呢?

一位来访者这样比喻:好像阳光照进了心里,穿透了迷雾,整个人都被照亮了。那一刻,你不再孤独,不再压抑,好似心理有了温度,人仿佛也重新活了过来,可以动弹了。你所有的努力、付出、牺牲、委屈统统都被看到、被接纳、被抚慰,很放松、很熨帖。那一刻,终于可以放肆哭一场、安心的喘息一下。

总之,你来到了一个可以尽情说理、肆意释放的地方。
光看这段描述,就十分让人舒适。


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获得不了这些感觉,势必是局促的、紧张的、僵硬的、孤独的、压抑的、干枯的、甚至是抑郁和扭曲的,就像长久阴沉下的天。

可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很多家庭就是没有或者稀缺呢?父母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这一部分呢?
 
因为这种理解的发生,很难。它需要耐心听到表达者的准确信息,需要感受信息下各种负面的情绪,甚至需要接纳这些情绪的存在,尤其是这个接纳,极其艰难。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跟父母说:最近工作太累了,不想上班了。 

他们一听,急了:“什么,不上班你吃什么?”

然后开始告诉你“现在找个工作多不容易,你这种想法太可怕”巴拉巴拉……其实你看,他们回应的是你“不想上班了”这个句子,他们以为你已经有了这个想法,要跟他们商量这件事。但殊不知,你的重点很可能在第一句,“最近工作太累了”,这就有了误解的产生。
 
于是,你会开始气不打一处来,觉得他们根本不理解你,不顾你的死活,只在乎你有没有工作,你的工作能不能保得住。

而实际上,如果你更侧重性的告诉他们,你最近工作太累了,累到恨不得都不想去上班了,或许他们就能跳过自己的担心而听到多一点你的辛苦,从而如你所愿的尝试去理解你。
 
当然,也可能,你这么说了,并且说的很清楚了。

你:最近好累啊,真是难受,工作怎么这么辛苦啊,我恨不得都想辞职了。
他们:哪份工作不累呢(别幻想了)……
他们:你这算什么,我们当年怎么怎么样(你这苦才到哪),那也没有要辞职啊(你就是太脆弱)。
他们:累也没办法啊,谁叫你当初不好好学习呢(有因必有果,你现在搞成这样是你自作自受啊)

他们还是没有理解你。


02.被理解,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不过,仔细去看,在这些回应里,他们其实是感受到了你的情绪的,他们知道你“很累”。

但是,他们选择忽视这个情绪,或者干脆堵住这个情绪,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情绪的释放是没有意义的(你这算什么),甚至是有害的(你这么矫情,哪像当年的我们),他们要赶紧替你处理掉这份危险。

所以你看,简单一句“理解我”,涉及到的背后的要求可一点也不简单。

理解得以发生的前提,是对方真的听懂了你想表达的意思,这并不容易。排除你本身的表达能力这个因素之外,对方对一些语言的习惯性和偏向性理解,也是造成误解的很大因素。

所以,有时候对方只需要多听、多问,不急于下判断,就可以走完理解你的一大部分。不过,有时候对方即使听懂了你想表达的内容,但他就是不能接受,不能认同,这个时候的理解就更难了。那么,接受和认同一段情绪为何那么难呢?


还是回到前面那个例子,如果你继续问父母们:你们当年上班就没有过很辛苦的时候吗?就没有这种希望有人来理解一下的时候吗?

他们很可能会回答你说:肯定有啊,但是有什么用呢,谁会听你的呢?还不是得自己熬?

你看,他们不是没有过和你一样的渴望,但那时的他们也得不到回应,甚至比你遭受的挫败更彻底更严重,慢慢的他们只能压抑甚至否定掉被理解的渴望,因为他们确实没有感受过被理解的好处,反而受挫失望等等难受的感觉一大堆。

当他们对“获取理解”这件事只有糟糕痛苦的记忆,也就谈不上给你、甚至都不能允许你索要这份理解了。

这也就是他们无法认同和接受你索要理解的原因。

某种程度上来看,你比他们活的更精致,更敢注重心理感受,对,是敢,他们甚至都不敢让自己继续期待有人能理解了。尽管你也没有得到想要的,至少你还知道,对某些情感的需要是应该的、是正常的,就像一个饥饿的人,不会因为缺乏食物而否定掉自己对于食物的需要。

只有那些受挫太严重的人,才会选择彻底否认自己的内心渴望和需要,这是更大的绝望。无法抱怨和表达情绪的人,反而是最难靠近的,是孤立无援的,甚至是自我放弃的。

了解了这些,会不会更理解了对方一部分呢?


03.完全被理解,是一种幻想

 
你可能会想,绕了一圈,我还得理解他们,我自己的理解都不够呢。
 
是的,这就是被理解的困难之处,获取理解的前提是,给予对方一定的理解,考虑到对方的理解习惯、情绪觉察以及情绪接受的能力等,并给予对方适当的期待。而现实是,越渴望被理解的人,越无法有耐心的去适度期待,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我受够了失望,要么你就充分的满足我,要么就别理我,让我理性对待,我做不到。
 
所以,在寻求理解的路上,我们必须得慢慢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完全被理解,是一种幻想。尤其对于某些人来说,必须经历幻想的破灭这一绝望过程。


不管有多少人际交往或者家庭关系修复专家告诉我们:只要你尝试做一些改变,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局面就会有所改善,我们都要注意,这些方法的使用有一个前提:

我们愿意改变我们自己,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改变对对方的期待等,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幻想,延迟一部分渴望。
当我们不执着于“完全被理解”,“理解”才能慢慢地被我们感受到。
 
接受了“他们也许永远都给不了我想要的理解”的绝望之后(这意味着我们开始真正接受,他们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才能真正放下,并且开始思考,哪些是对方可以给予的,哪些是我们自己需要去承担的,哪些是我们可以去争取的。

换言之,这份绝望并不会让你完全放弃期待,而是认清了现实,同时又可以去争取和享受有限的被理解。

我们不再执着地关注于“无人理解”,而是也能注意到:别人在与我们不同的情况下,仍然在努力理解我们。在渴望理解的同时,我们的眼里也开始有了别人。

不知不觉间,你有了更大的慈悲,来认识和谅解这份人性的求而不得。人也就开始慢慢变得平静,该争取的争取,该承担的承担,该失望的失望。心中那份极致的需要和绝望感就会慢慢淡下来。取而代之的,则是知足、感恩、失落、独立等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而这,或许就是真正的成熟



注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简单心理

原插画作者:Eiko Ojala

原文章作者:王春


 

 
入驻部门
ENTERING DEPARTMENT
校园管理部
校团委
招生就业处
财务处
© 2024 三亚学院学生中心Design By Taoyuan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办公地址:三亚学院书海馆一楼
  • 邮政编码:572000
  • 服务热线:0898-8838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