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10月16日,体育学院学业导师王雯锐在学生中心学业大厅进行了以“体育运动与心理学”的系列学业活动。这一系列讲座,王老师从“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两大主题展开,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和探讨。
在运动心理学部分,王老师以麦尔斯-碧瑞斯人格类型量表(MBTI)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引入,通过科学研究案例与同学们探讨了研究运动员与教练员人格类型的重要性。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学者们往往能够找到更好更适合每位运动员的训练方式与赛后反思方式,提高训练效率与运动表现。
随后,王老师又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议题进行了讲解,包括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定义演变、运动性心理疲劳发生时的主观感受、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检测方法等等。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并应用,王老师在现场为大家演示了“反应时”和“两点阈”的实验操作,增加了现场同学们的互动,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最后,王老师又选取了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从心理学角度与同学们探讨了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动机与其主要的情绪原因。
在锻炼心理学主题部分,王老师主要从抑郁症切入,区分了抑郁情绪、抑郁综合征和抑郁症的定义,并以“青少年抑郁症”和“产后抑郁”为例,讲述了体力活动对其的影响,同时,王老师还鼓励大家多参与有氧运动,对抗抑郁情绪。目前,运动如何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自尊等,都成为了心理学可以深入研究的主题。随后,王老师又为大家分享并简单讲解了目前锻炼心理学领域研究体力活动影响抑郁可能的几个机制。
讲座最后,王老师总结:“心理学的研究在体育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和优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运动的重要性并为大众运动处方提供心理学支撑,因此,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兴趣,深入思考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水平,拓宽自己的学术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