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中心 > 心理学堂 > 心灵美文
 
「知耻而后勇」才是最毒的毒鸡汤

 


原创 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 2022-11-16 21:58 发表于北京


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都是伴随「知耻而后勇」这样的传统人生教旨长大的。


话说重点没关系,这样才能长记性

如读者 @夏 在文章《在「羞辱」中长大的中国小孩》留言:


  • 得了第一名:别骄傲,得意忘形;

  • 只盛了自己的汤:自私自利;

  • 看益智节目说我也可以参加,得到的是轻蔑:「就你?别恶心人了」;

  • 因为受不了打击而落泪:「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开个玩笑都开不起,谁会跟你玩啊」。


「知耻」虽然重要,但「耻感也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它是一个时时刻刻在你耳边批评「你不够好」的声音,反而阻碍自我实现。


本期「简单聊聊」,一起听听编辑们的看法吧~


只有「辱到位」

才能「长记性」吗?


上周出去吃饭,隔壁坐着一对母女,桌上是一盘软糯红亮的东坡肉。


女孩夹了一筷子,又夹了一筷子。津津有味享受美食的样子,让我也忍不住胃口大开。

 

夹到第三筷子的时候,旁边的妈妈却突然冒出一句:

 

吃肉,就知道吃肉!你都 140 斤了,还整天吃肉没够!

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你那么宽,怪不得 26 了还没人要!

 

听到这里,我的食欲已经没了,女孩也停下筷子直叹气。

 

但妈妈却越说越「来劲」:「这孩子,怎么听不懂好赖话呢!你究竟还要我怎么样?把心挖出来吗?」

 

而女儿继续一言不发。

 

类似的场面,我并不陌生。地铁上,公交里,商场中,还有童年的记忆深处……随处可见言之凿凿的父母,和筑起高墙的小孩。

 

明明实践起来没什么效果,可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羞辱式教育」能让人「知耻而后勇」?


▷ 《春潮

 

回家后,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提起被她「身材羞辱」的往事: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老是说我虎背熊腰,肚子上好几层游泳圈?

 

「哎呀,我那不是怕你跟那些不知羞耻的小姑娘一样,整什么低腰裤露背装嘛」。

 

在她看来,小孩子懂什么!生下来就不知羞耻。只有「辱到位」,才能「长记性」。

 

但是,在精神病学家、羞耻感领域的研究者迈克尔·刘易斯看来:即使是最微量的羞辱,也能被孩子轻易捕捉。

 

比如,父母会露出鄙夷或厌恶的表情——抬起鼻孔和上唇,露出牙齿,短暂细微到连自己都毫不知情。

 

但孩子的确感觉得到。

 

「他们一看到厌恶表情就会迅速转身,然后在短时间内显得有些拘谨」。刘易斯写道,「在社会化方面,了能直接告诉孩子别再做出那种行为,厌恶表情还能给孩子带来羞耻感」。


心理学家 Joseph Burgo 认为,羞耻感带来的痛苦是与众不同的,这种痛苦总是令人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是谁、自己的外貌、自己本身以及他人身上」。


所以,羞耻和尴尬、内疚等一系列情绪,都被称作「自我意识的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其特征在于:痛苦的自我觉知。

 

所以你瞧,「知耻」本就是写在基因里的能力,而「知耻而后勇」的教育方式,理当被重新解读。



有时,羞耻感反而会

阻挠一个人发生改变


看后台留言发现,好多人都提到了青春期「生理羞辱」。


包括你怎么没有脖子、腿粗、声音难听、吃饭吧唧嘴、长得跟你爸爸一样丑……甚至是你撒尿太响、拉屎太臭,导致离家上大学之前都不敢在家上厕所的令人震惊的故事。


对我来说,这种声音总是格外残酷。


刘畊宏「毽子操」火起来那会儿,娱记萝贝贝注意到,刘畊宏肯定、鼓励伴侣 vivi 一起跳操的场景,在中年妇女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价值黏性」。


她们说,老公会对自己产后身材冷嘲热讽,还说在家跳操的样子难看。


羞辱,虽然常常以「为你好」的名义出现,但它是一种表达爱的无效方式。对于试图瘦身的肥胖人士来说反作用明显。


在一项有关体重欺凌、偏见和歧视的研究中,Rebecca Puhl 博士发现,体型较大者更不愿意「去看医生」或推迟所需治疗。


他们甚至尽量回避公共场所(飞机、电影院、健身房),因为座椅或器械大小通常是为中等身材的人设计的,路人也会投来鄙夷的眼光。


这是个让人瘦不下来的额外因素——「对肥胖的羞耻感」。


而抵御它的第一步,是「知耻而后勇」的反面:自我接纳。

人也可以一边「自我接纳」

一边努力成长


不知道有没有人回看过自己的跳舞/面试/工作之类的视频?


好多人都有过类似表达:「不忍直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压根不敢打开」的羞耻感弥漫全身。


我从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因为每次回看跳舞视频前,我会建立一个「你是个新手」的心理防线。当然也会看出各种问题(肢体不协调之类的),但我都会告诉自己:你是个新手!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这样就很好了!你比上次有进步哇!


这样当然心理上很舒适。但上周末我对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脸皮这么厚,是不是就不会有动力进步——因为大家都说「知耻而后勇」嘛。


老师听完后问我:「那你有因为这个舒适,而放弃学习和进步吗」?


我想了想,好像没有,甚至因为自己是新手,可以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新东西,而感觉特别渴望特别爽。


▷ 《爱乐之城》

老师继续说,「我们经常受到的教育都是,不能太骄傲,不要得意忘形,不然迟早有你好果子吃。但是接纳自己跟努力学习并不冲突,人也可以一边自我接纳一边努力成长」。


听完的瞬间,我连最后的一点担忧都没有了。原来真的可以开开心心地就成长起来,这体验可太好了,看来这个兴趣爱好可以多坚持几年。



修复「羞辱创伤」并不容易

它直指一个人破碎的自尊


大部分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被羞辱的经历吧,这多少也算是一种东亚文化特色了。


台湾咨询师周慕姿在新书中提出了「羞辱创伤」的概念——使用一些手段,贬低、压抑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或自我价值,乃至影响到对方的自尊,从而使对方感受到羞耻,觉得自己很糟糕。而羞辱创伤,就是在这些羞辱中所累积的创伤经验。


羞辱创伤属于「复杂性创伤与压力症候群」(CPTSD)的一种。相较于常听到的 PTSD,造成 CPTSD 的创伤事件更为隐蔽,时间也更为长期、具有持续性。

 《狗十三》

羞辱创伤之所以广泛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羞辱的实施者很多时候也是羞辱创伤的受害者。当一个人遭受了羞辱,长大后就逐渐学会了用羞辱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脆弱情绪,以及面对他人。通过羞辱他人,来感到自身是有力量的,从而摆脱自己的羞愧感和无力感。


修复羞辱创伤并不容易,因为它直指的是一个人破碎的自尊,更何况这些伤害还大都来自我们在乎的人——父母、爱人。


但处理它依然是有必要的。只有从「我做错了事,我很糟糕」的创伤中跳出来,告诉自己「那真的不是我的错,没有人值得被这样的对待」。这样一来,我们才有机会拥抱自己的脆弱面,完整地认识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们就不会再用羞辱的方式去面对自己和他人,从而把羞辱创伤一代代传下去。


 

 
入驻部门
ENTERING DEPARTMENT
校园管理部
校团委
招生就业处
财务处
© 2025 三亚学院学生中心Design By Taoyuan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办公地址:三亚学院书海馆一楼
  • 邮政编码:572000
  • 服务热线:0898-8838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