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弹簧,压力越大,弹性就越大;人生就像瀑布,落差越大,就越壮美——这是来自小野《改变力》中的一句话。
当下很流行的一个概念叫“情绪内耗”,指的是一种心理的亚健康状态,由于患得患失、过度设想,我们会消耗过度的心理资源,进而郁郁不得志、悲观、心累。说到底,使我们不开心的源头来自于“落差感”,也就是事与愿违导致的心理不平衡。为了缓解同学们的这种落差感,本期心理么么茶邀请社会学院的吴家丽老师为大家带来“认识与化解心理落差——做自己的太阳”为题的活动,本次活动于5月31日下午15:00至16:30在学生中心学业大厅举行,学校各专业的同学们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开始,吴家丽老师先带领大家进行了暖身活动——左手追右手逃。紧接着,开展了一个关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这个问卷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以及对生活的认知。针对生活满意度较低的同学们,老师提出了“ABC理论”——A为事件;B为对A事件的看法;C为看法B带来的情绪,往往我们无法改变已发生的事件,这时就需要改变看法,来赋予自己积极的情绪价值,降低落差感。
而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产生落差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内心的心理落差感又来源于哪里呢?老师给了我们解答:过高的期望;迷失自己,选择了错误的参照物;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都是同学们产生落差感的重要原因。而心理落差感的来源就是比较而来的差距:理想与现实比较的差距、与周围人比较的差距还有过去与现在比较的差距。
我们该如何化解心理落差呢?在解答同学们的这个疑惑之前,吴家丽老师先带领大家完成“如果我是你”的活动。先将同学们分为4组,每人分发一张白纸,同学们将白纸平均叠成三块区域并写上:“最近令我有落差感的事情”、“我觉得能降低这个落差感的方法” 以及“如果我是你,我会……”。然后,同学们将纸张叠成信封放在一起,由组内每个人随机抽取查看并补充上第三部分的内容,最后归还至本人手中。活动目的是看看他人的建议能否启发到自己,得出一个新的、更好的解决方式。
活动结束后,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同学们化解心理落差:第一,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同学们应该放大自己的优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第二,放平心态,合理预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同学们要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踏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尝试,发现不同面的自己。第三,寻找目标,砥砺前行。行动是缓解焦虑,降低落差感的最先一步,不管怎样,先行动起来吧!
在活动的最后,老师发放便利贴,让同学们写上祝福,并相互赠送。希望本次活动能带给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与收获,愿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太阳。
文字:梁梓婕
图片:许静雅
审核:苗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