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Alysha、二狗子、隋真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我在后台看到一条留言:
「KY,我发现自己好像很怕说错话做错事......和朋友闲聊,对方要是质疑我的观点,我就会马上自我否认,辩解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恋爱关系里,我也老是小心翼翼。明明约好了周末见面,男朋友一说感觉这周工作特别累,哪怕我想见他,我也会装作不在意地回复他,那就不见了吧,大家都好好休息。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作为家中的老二的自己,为了让父母轻松些,习惯性地委屈自己,不争不抢不多要,努力成为最懂事的那个小孩。但长大后,这种感受让我很难受,你能开解下我吗?」
看到这条留言,我特别心疼这位朋友,年幼时的 ta 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选择了对自我情绪的压抑,长大后,又为了友谊和爱情,选择了把自己的感受放到第二位。
种种经历里,ta 的感受从未被看见,而是持续地被忽视,被他人,也被 ta 自己。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只发生在多子女家庭,即便是独生子女,也可能经历过被忽视。
所以今天,KY想和大家展开聊聊「情感忽视」这个话题,希望我们的讲述和建议,能给到大家一些力量,来看今天的文章。
什么是情感忽视,
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情感忽视」最早出现在亲子关系里,一般指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自己本应该给予的情感支持。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是不回应(unresponsiveness)、不可及(unavailability)和/或遗漏(omission)的。
当然,情感忽视也可能发生在和朋友或恋人的相处中,当被忽视的频率过高,同样会给被忽视者带来糟糕的创伤体验。
但也由于情感忽视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现实生活中被情感忽视的人,往往很难察觉到自己实质被伤害。如果只看表面,情感忽视者们甚至尤其地用心良苦,处处为你着想。
所以,许多被忽视者其实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被忽视了。反而会主动为对方找借口:不是 ta 的错,可能是 ta 确实比较忙……
事实也是,情感忽视者并没有主动给对方造成创伤的意图(D. Cohen, 2013)。Ta 们只是遗漏(omission),遗漏了去做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情感支持的事。
而情感忽视,还会给被忽视者带来深远且相对负面的影响:
1. 难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情感的陌生人。
长期被情感忽视会导致被忽视者不熟悉自己的情绪。Ta们很难识别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ta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情绪,更不明白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波动。
2. 自己也习惯了忽视自己的情绪,不懂得自我关怀。
Ta 们可能会轻易地原谅他人犯下的错误,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苦恼;但是当自己遇到问题时,ta们却会进行苛刻的自我批评,然后忽视自己的需求和痛苦(Baadsgaard, 2013; Webb, 2012)。
3. 经常说「我没事,我很好,我不想要」,不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情感需求。
被情绪忽视的孩子长大以后,不常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可能是因为 ta 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于是倾向于认为别人都不会提供支持,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但这种不表露可能会给伴侣或朋友带来「不被信任」的体验,甚至可能因此而远离 ta 们。
4. 成为忽视者,开始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爱这件事上,我们都是以己度人的。长期被情感忽视的人,已经习惯了不去关注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需求。因此,也很难注意到他人的情感需求,或是虽然能意识到他人情绪低落,却不知道该怎么让别人好起来。
为什么父母会对孩子情感忽视?
你可能会困惑:「为什么家长要对孩子情感忽视?」
心理学家Webb列举了几种“会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父母,指出:并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家长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
1. 家长是个完美主义者
会情感忽视的家长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ta 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完美、用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在这些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无法实现自己目标的失败者”。Ta 们总是苛责孩子,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标准过于不切实际。
如果你的父母是完美主义者,你可能觉得自己总是做得不够好,得到的更多是指责而不是夸赞;或者即使被夸奖,后面也会跟着更高的要求,比如「这次还不错,但是能考到第一名就更好了。」
于是,你一方面感到挫败,变得不敢为自己的成就自豪,因为这些成功在父母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另一方面,你又怀有期望,认为只要自己做得够好,就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励。而不敢相信:「我已经足够好了,是父母的标准过高。」
2. 家长自己也是情感忽视的受害者
有些家长之所以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因为 ta 们自己也是情感忽视的受害者:这些家长在小时候,同样也被自己的父母情感忽视。于是,家长没有在自己父母那里学会情感关怀的技巧,那么 ta 们也不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当你和这样的家长相处时,你能感受到 ta 们对情感需求的不重视,比如 ta 们会更多地看重生理需求,「我供你吃供你喝,让你不饿死,谈什么情感需求,怎么生在福中不知福呢。」
你会发现 ta 们也不常表露自己的感情,或是用很不健康的方式来应对情绪,比如 ta 们一旦生气了就关在房间里,或是抽烟喝闷酒等等。
3. 家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而言, ta 们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孩子只是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 ta 们不会去关注自己孩子需要什么;即使关注,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需要,比如哄骗孩子,「只要你考得好,我就带你去游乐场玩。」背后的目的是为了与同事进行攀比。
当你和这样的家长相处时,你时常会有种被利用感,觉得自己好像总得“围着 ta 们的需求转”。当你与 ta 们沟通时,话题中心总是被转移到 ta 身上,比如明明是你求助,希望能得到安慰,但是 ta 们转而开始谈论自己工作的不如意,于是你反过来得安慰 ta 们。
4. 家长是个工作狂
有些家长会情感忽视自己的孩子,是因为 ta 们沉迷于工作。在 ta 们眼中,工作似乎是第一位的。这可能是因为 ta 们更看重工作成就,也可能是出于家庭财政的需要。当你和工作狂型父母相处时,你会觉得 ta 们眼里都是工作,而自己的情感需求得让位给父母的工作。
探究情感忽视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要指责家长,而是让被情感忽视者认识到:被情感忽视并不是因为「我很糟糕」、或是「我不该有这些需求」,而是因为父母和忽视者有 ta 们的问题需要解决。从而减轻自责感,能更好地接纳与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如何摆脱情感忽视的影响?
允许自己发生改变的第一步,是自我觉察。所以首先要恭喜大家:你已经成功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你在友情或浪漫关系中觉察到自己受到了情感忽视的影响,下面的3个步骤供你参考:
STEP 1
尝试与对方沟通
掩盖和回避问题未必有利于改变被忽视的现状。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和对方沟通(Baadsgaard, 2013)。
沟通之前,先客观地分析被忽视的现状:是什么可能导致了忽视?有没有可能是ta的问题?Ta要对目前的状态负多大的责任?
其次,告诉对方你的需求。你可以告诉ta一个具体的被忽视的例子,然后表示在那个情况下,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希望当时对方怎么做。
如果沟通后,对方肯定了你的建议,或者给出合理的解释和改善现状的计划,那么可以给对方一些时间调整;如果对方表示无法改变,那么你也可以保留离开这段关系的权利。
记住,选择如何对待你是ta的责任,而如何应对忽视是你的选择。
STEP 2
学会自我抚慰
人人都会有产生负面情绪,也会有因此感到很不舒服的时候。如果他人无法给你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安慰,那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好受一些。
Webb博士建议人们去学会用「充满爱意而坚定」的方式来自我对话。其中,「充满爱意」意味着当你失败后,用温和的言语自我鼓励,至少不要用恶劣的语句攻击自己(Webb, 2012)。
而「坚定」指的是:在我们尝试积极的自我对话时,脑海里时常还是会冒出负面的声音,这时,你需要坚定地继续自我鼓励,并对那些声音说:“你们只是我的念头,不是事实。”来减少这些负面声音的影响。
STEP 3
试着积极地看待被忽视的经历
这里所说的积极看待,不代表你要继续容忍被忽视。而是你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有所学习和提升的部分,并试着用它们帮助自己在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处理关系。
作家Baadsgaard(2013)写道,有些人会在经历过情感忽视后对被忽视的痛苦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因此 ta 们学会了避免用忽视去伤害他人;有些人发现了自己打破沉默的勇气;也有些人在意识到「自己觉得很好的、深爱的伴侣也会做出情感忽视的行为」后,对人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
当然,还有一些出现在原生家庭中的情感忽视,由于其环境和关系的复杂性,并不能简单以「离开」的方式来治愈。不过,我们在成年后依旧可以尝试减轻这种代际创伤的影响。
批评情感忽视者很容易,但让中国的家庭调整含蓄的文化、变得更加善于表达爱却是现实的挑战。已经成年的我们,应当明白一件事:我们的人生固然受到儿时经历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成年后的人生负起责任。
我们要理解过去对我们造成了什么,也要有力量去选择未来要成为什么。现在就 转发 给那个想要好好沟通的人,来一次关于感受的畅聊吧!
今日互动
你曾经历过情感忽视吗?
在留言区留下对那个人说的一句话吧。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