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中心 > 心理学堂 > 心灵美文
 
习惯安慰他人,却总苛责自己?

 


以下文章来源于白岛岩心 ,作者岩读 Vol.483


如果可以的话,前几天经历了一件巨巨巨社死的事件的我,大概已经换了n个星球生活了。


鉴于事件实在过于尴尬,我原本是打算自己消化的,但奈何这段记忆之于我的大脑,就像病毒之于电脑——快要给我把系统整崩溃了。


于是无奈之下,我还是选择了去寻求朋友的支持,只是刚说完我就后悔了,毕竟我是用自嘲口吻描述的这件事,说不定只会让朋友与我“同乐”。


然而,想象中的无情的嘲笑却并没有发生,相反,朋友却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了我在社死事件中的形象,并向我发射了一顿“你也太可爱了”之类的夸夸。


不得不说,虽然嘴上说着让对方不要彩虹屁了,但这段突如其来的夸夸却也真的让我减少了内耗,之后再审视这段经历,也不再觉得那么糟糕了。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似乎别人不开心的时候,我们都会帮助对方发现积极的一面;但到了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却会变得难以安慰自己,甚至寻求他人帮助也变得困难。


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他们和对自己双标的情况呢?为什么我们难以像安慰朋友一样安慰自己呢?这或许与我们今天要提到的美丽的混乱效应(Beautiful Mess Effect)有关。


01.

美丽混乱效应


德国曼海姆大学的Anna Bruk和她的同事做了一项研究,他们创建了几个与脆弱有关的场景,例如寻求帮助、为错误承担责任,并要求一组参与者想象自己是该场景中的人,另一组则想象另一个人在该场景中。


结果显示,想象自己在情景中的参与者倾向于同意以下的陈述:“通过展示我的脆弱,我正在表现软弱”;而想象另一个人在场景中的参与者倾向于认为这个人表现出了力量和勇气。


在另一项研究中,布鲁克和她的团队使用了一个幌子来制造真正的脆弱的感觉。该团队告诉参与者,他们将被随机分配执行两项任务之一:一项任务是担任评委,负责评估歌手的创造力和舞台表现力;另一项任务则是在陪审团面前即兴创作一首歌曲(相比前一项任务,本任务会使参与者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脆弱)。


两组参与者在得知任务后,分别分享了他们对要求创作歌曲的感受。被要求上台创作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将其视为暴露“弱点”和“不足”,而担任评委的参与者则认为歌手们正在展示力量和勇气。


这些结果表明,相比自己表现出的脆弱性,我们更欣赏他人所表现的脆弱性。Anna Bruk将这种差异称为美丽的混乱效应,即当我们看到别人表现出脆弱时,我们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们,然而,当我们看到自己表现出脆弱时,我们往往更多会看到负面的东西。



02.

为什么会“双标”呢?


研究表明,美丽的混乱效应可以用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来解释,其认为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取决于我们与它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近时(如看待自己时),自我被解释得相当具体,更关注细节和更消极的方面,导致对自己的脆弱性表现的相对消极的评价;心理距离远时(如看待他人时),解释会变得更抽象,这会使我们对更大的图景和更积极的方面有更强的关注。


乍一看,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毕竟我们更熟悉的是“9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能力要好于一般司机”等经典案例,这些都在证明“我们看待自我往往比看待他人更积极”。


然而,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是个体在与他人比较时是以自我为中心所导致的,这会使个体过多考虑自身的情况,而忽略其他普通人的情况。简单来说,即自我感觉良好时,会忽略他人的良好;而自我感觉不良时,也会忽略他人的不良。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进一步查看我们过往的文章是谁在说谎?x 自我认知偏差


03.

适度袒露脆弱的好处


上文提到的这种认知偏差会使人们尽可能避免将自己的脆弱呈现在他人面前,以彻底消灭被拒绝或被负面评价的风险(例如,被认为是软弱或无能的)。


然而,实际上,适度袒露脆弱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除了像文章开头的我一样,适度袒露脆弱可能会帮你通过他人的语言发现看待事情和自己的新视角;研究还发现其也有利于实现亲密关系,提高工作表现和满意度,改善健康以及增加创造力


04.

怎样适度袒露“脆弱”?


既然适度袒露脆弱会带给我们很多好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适度”,避免受到伤害,也避免影响关系呢?希望下面的小tips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01

面对不同关系,选择不同的“度”


尽管袒露脆弱可以让我们和一些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他人变得更亲密或更快融入一些群体就要毫不节制地自我暴露。


面对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工作场合),相比于过度暴露自己生活中的脆弱,或许只暴露自己需要对方的一点小小的帮助是更好的。


试着想象一下,如果上班第一天,刚认识的同事就和告诉你TA最近离婚了或其他重大的人生事件,你会感受到什么呢?也许会感到被信任,但或许更多是手足无措。


相较之下,袒露更深的脆弱时,选择那些不会轻易评判并且可以使你感到安全的人或许更为明智。


02

试着更直接地表达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哪怕在和他人倾诉的时候也同样如此。比如,我们在和朋友倾诉时,可能会花很多时间来描述事件的经过,或是理性地分析各种利弊,但却完全忽略了表达情绪与感受。


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些时候,若对方没有足够敏感,则有可能会理解不到你当下的脆弱(例如,当你用非常平静的语气描述十分难过的事,对方如果并未经历过类似事件,或许就会以为你并没有很悲伤,只是在分享日常);


甚至有时还会产生一些理解偏差(例如,误以为你已经梳理得很清楚了,只是想再来寻求一些TA的意见),导致TA递出了帮助。


03

不过度分享,也避免自我压抑


适度袒露脆弱会带来美丽的混乱效应,而过度分享脆弱则恐怕会适得其反。研究发现,如果当事人经常或过度表达其需要支持的负面情绪,其伴侣通常会对TA的表达不太重视,并且做出的反应也会比TA很少表达负面情绪时要小。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当我们处于负面情绪的漩涡中时,也要为了关系而努力压抑和隐藏自己的脆弱。Todd B.Kashdan 等人也发现:因为焦虑而不敢向伴侣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会更容易损害亲密关系。


对此,我们只要在表达时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即可:除了倾诉自己当前的处境与感受之外,也应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如,告诉对方你此刻只想要一些来自TA的认可,而非建议;只需陪伴,而非同仇敌忾等)。


这也会使对方更清楚TA此刻可以为你做的,并减少一些不知该如何安慰与消化这些的无措。


04

自我同情


最后,也想提醒大家,除了向他人袒露脆弱寻求支持之外,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其实还是要试着减少自己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双标”,对此,提高自我同情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下三点具体的做法大家或许可以尝试:


  1. 在痛苦的时候,试着把自己当作一个好朋友来对待——关心和理解——而不是责备和批评自己。


  2. 认识到失败、错误和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活中共通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处于困境中的自己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与他人划分开来。


  3. 感知与正视此时此刻,而不是忽视自己的问题,或过度夸大自己的失败和困难的程度。可以通过正念和减少过度识别来达到。




希望我们都能更安心地袒露自己的脆弱

也都能更接纳虽不完美但也同样动人的自己



[1]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social-influence/202110/the-benefits-letting-yourself-be-vulnerable

[2] 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3] Bruk, A. ,  Scholl, S. G. , &  Bless, H. . (2021). You and i both: self-compassion reduces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461672211031080.

[4] [1] Collins, N. L. , &  Miller, L. C. . (1994).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457-75.

[5] Forest, A. L., Kille, D. R., Wood, J. V., & Holmes, J. G. (2014). Discount and disengage: How chronic negative expressivity undermines partner responsiveness to negative disclosu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7(6), 1013.

[6] Kashdan, T. B., Volkmann, J. R., Breen, W. E., & Han, S. (2007). Social anxiety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negative emotion expression are context-dependent.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1(4), 475-492.



文稿 / 辛岚

排版 / 艺儿

责编 / Jessie Wu

封面图来源@卤水肉


本篇文章转载自: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入驻部门
ENTERING DEPARTMENT
校园管理部
校团委
招生就业处
财务处
© 2024 三亚学院学生中心Design By Taoyuan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办公地址:三亚学院书海馆一楼
  • 邮政编码:572000
  • 服务热线:0898-88386511